1.样品制备方法:
在观察金属材料试验前,一定要对金属表面进行相应的处理。首先是对试样的裁剪,根据载物台的大小,通常选择50*50以内的试样。裁剪完毕后对试验表面进行机械打磨,南充金相显微镜,采用的砂纸依次为180,300,500,800,1200,1500和2000目。完毕后采用抛光,就是样品在抛光布上抛光,直至表面划痕,且金属表面锃亮。抛光之后将试样放在4%的酒精溶液里进行腐蚀5-10秒,然后拿到显微镜下观察。
2.显微镜操作步骤:
显微镜下观察金属试样,必须保证金属水平放置在载物台上。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有50,100,250,500和1000倍。刚开始观察时,通常选择倍数较小的镜头,1000倍金相显微镜维修,这样有利于找对自己要观测的部位,然后逐次增大放大倍数。放大倍数的增大就是通过旋转物镜即可实现。在观测高倍材料时,保证试样表面水平,否则成像虚幻。通过目镜选择好试样后进行拍照。就是将显微镜的信号传输到电脑上,选择“freeze”,然后点击拍照图表,然后选择保存位置即可。在成像后,可以再电脑上调节曝光度,亮度和对比度等。
要观察金属材料内部知识,要先把内部组织做成试片来观察。
用金相显微镜可以观察试样的表面,显微镜的原理都是一样的,通过目镜物镜将试样的表面放大以方便观察。
要观察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就要把想要观察的部分做成试样或切片,调试合适的目镜物镜倍数观察试样表面(也就是内部组织了),得到清晰的成像就行了。
金相显微镜是和电脑相连的,mr5000金相显微镜买卖,电脑的显示屏上就可以直接出现你在目镜里观察到的组织图像。
重庆欣晟泰为您的企业保驾护航,欢迎您的来电
当代生命科学研究对光学显微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大的成像深度、更快的成像速度。特别是对于生物活体显微成像来说,生物组织对光的散射使得噪声大大增强,严重影响了空间分辨率和成像深度。为了提高成像深度,双光子激发激光扫描荧光显微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后被广泛应用于神经成像等领域,但是其逐点扫描的成像方式严重制约了成像速度。因为高分辨率光学显微镜的景深很小,3金相显微镜选奥康调试,要对样品完成三维成像,通常需要数十层乃至上百层的二维图像进行叠加重建得到,图像采集和处理一般需要数分钟甚至数十分钟,要快速实时地获取和显示三维图像非常困难。
瞬态室超分辨成像团队在研究员姚保利和叶彤的带领下,以双目视觉原理和贝塞尔光束产生扩展焦场为基础,提出了由四个振镜组成的激光束立体扫描装置,实现了对贝塞尔光束的横向位置和倾角共三个维度的控制,突破了只有两个自由度的传统激光扫描不能实时切换视角的限制。通过对四振镜立体扫描装置的优化设计和控制,实现了对贝塞尔光束的三自由度快速扫描,可在毫秒量级进行双视角切换,从而解决了激光扫描立体显微成像系统中双光路同时成像的技术难题,一次实现了基于双视角实时激光扫描的立体显微成像和显示系统。该系统可对样品进行立体动态成像和实时双目立体观测,其三维成像速度比传统的逐点扫描方式提高了一到两个数量级。该双光子立体显微系统为活体生物的三维实时成像和显示提供了一种新的观测工具。
“它可以让我们像观看立体电影一样实时地观测动态的三维微观世界,无需光切片,无需耗时的三维图像重构。”杨延龙如此总结这套系统的特点,他负责设计和完成了其中的立体扫描和成像显示的关键部分。“双目视觉成像是非常有效的三维信息获取方式,但是现有的体视显微镜,空间分辨率和景深互相制约,我们利用三自由度扫描的贝塞尔光束进行非线性荧光激发突破了这种限制。”
这项研究先后在中科院“百人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的支持下,从基本原理验证、关键技术突破,到原理样机完成,经历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集成的各个环节。目前,课题组正在与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开展生物医学应用的合作研究,期望尽快将该项技术应用于生物活体三维快速成像和显示领域。
以上重庆欣晟泰为您提供,欢迎来电垂询
您好,欢迎莅临礼智鑫,欢迎咨询...
![]() 触屏版二维码 |